《天窗》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18 09:39:36
《天窗》教学反思

《天窗》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窗》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窗》教学反思1

小学语文课程规范中,在中年级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里面提出,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其实这几点要求是在语文的工具性上面给我们确定了一个尺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生动形象,和由此而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我认为,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讲,还应在体会语言的优美生动的同时,鼓励学生模仿运用,从而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在我的阅读教学中,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语言的生动形象这一点,总是落不到实处。感觉自身的教学总是浮在外表,学生学得也有些勉强,说白了,很多时候都是我“灌”给他们的。在四年级下半学期,这一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我于是开始在这上面动起了心思。在教学第二课《天窗》时,我进行了第一次尝试。

这一课课后的“词句积累”中列出了五个带有修饰词的名词性短语,下面还有一句提示的话:用上修饰性词语后,蝙蝠、夜莺……描写得更形象、更真切了。在备课时,我发现,课后的提示正好是该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的内容,而那些短语也刚好出现在文章的重点段落中。(原文如下: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圆眼睛的猫头鹰……)于是,我决定要在这里好好做一做文章。

在教学中,我对这一环节作了如下处置:出示了一段将原文进行删改之后的文字(如下: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可爱的星,无数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蝙蝠,也许是夜莺,也许是猫头鹰……)然后请了两名同学分别读了这段话和原文,让学生们边听边体会,比较一下两段话有什么不同,哪段话写得更好,为什么。推荐时,学生们都说黑板上的句子写得简单,喜欢原文中的句子,但表达不好理由。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回答了下面的问题。问:奇幻的云彩是什么样的云彩?答:奇形怪状的云彩。变化无常的云彩。五颜六色的云彩……问:奇形怪状和五颜六色两个词,一个是说形状,一个是说颜色。那这里的奇幻到底是说形状还是颜色呢?读一读黑板上的这段话,看看有没有告诉我们。(没有)再读书中的原文,知道了吗?(知道了)他怎么写得我们就知道了呢?答:书中写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这些都是写它的形状。师:嗯,加上了这几个词就具体明确了,不会让人有争议了。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它的具体明确。(学生读,我将缺少的词添在了黑板上)在这一段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句子?答: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这一句加上了闪闪烁烁这个词,就写出了星星可爱的地方是什么。(学生一起读,我板书“闪闪烁烁”)问:还有没有?答:还有后面写得蝙蝠、夜莺、猫头鹰,也都加上了修饰的词,让我们好像看到了这些动物一样,很形象。师:真会读书,大家一起把这句话也读一读。(学生读,我板书补充)最后我总结道:在写文章的时候,适当的举例子,或者使用一些修饰的词语,可以使文章更形象生动、真实具体。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你的文章就会更精彩了。

这样的引导体会过程中,学生切实的体验到了文中语言的生动具体,也深刻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好处。在经历了这样一个理解过程之后得出的结论,更让学生信服,因为,这是他们亲身感受到的优点,而不是老师灌输的结果。不知教师这样引导的做法,算不算将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天窗》教学反思2

本次教学,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词语,走进“天窗”。

教学《天窗》时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抓住关键词语“慰藉”与“神奇”走进“天窗”。“夏天阵雨来了时”“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又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活泼会想的孩子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

2.聚焦重点句段,反复诵读体味。

体味文末的“无”和“有”,“虚”和“实”,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能够从文段中发现写作的奥秘,掌握写作的金钥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抓住课文的“留白处”,提供写作契机给学生,让他们试着写一写“这雨像……这电像……”。学生发挥了想象,也体会到了文中的“无”“有”“虚”“实”。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灵感。

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风雨雷电之外,你还可能看到什么?“孩子可能看到两片红叶,可能看到明丽的亮光,可能看到……”在大家的种种“可能”中,他们的思路被慢慢打开了,“世界”进入他们的眼中。

类文链接小天窗,大世界。要让学生从小小的天窗,看到这个大大的世界,想象力很重要。今天,在课堂上,学生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在未来,学生们一定能够乘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

《天窗》教学反思3

《天窗》这篇课文是茅盾先生所写,篇章中有一些句子比较难懂,我认为学生理解不了,于是教学时我用指定三名学生朗读课文请学生们猜猜为什么这样安排朗读来理清课文层次;用“天窗只是一块玻璃,但作者两次写到‘小小的天窗是当时唯一的慰藉’这是为什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把学生带到矛盾小时候一百多年前的环境中去,带入情境再带着问题把学生引入到主要段落的学习;而且在理解想象的作用时,我摘出想象的句子与学生一起对比理解。略读课的学习就是为了学生练习运用前面所学知识、

学习方法

,老师在学习中帮助学生疏理和巩固,不怕学生出现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其一,可以让学生读书提问,然后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其二,学生自读课文批注,然后交流学习体会,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差异、取长补短、理解课文。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前沿,教师的讲课粗略了,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增加了,思考和口语表达的机遇增多了。

《天窗》教学反思4

《天窗》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课是抒情散文,描述了乡下孩子通过屋顶上的小小的天窗产生的丰富联想,天窗就成了孩子们雨天和夜晚唯一的慰藉。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第8、9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此处隐藏7934个字……挥想象,体会想象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围绕课文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弄懂天窗的来历和作者对天窗的赞叹,就能解决天窗为什么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个问题了,课文的结构也就出来了。

在理解“为什么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这个问题时,我采用了反复读、缩句、用所学词语概括等方式方法。将“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并缩句,静思三分钟后有答案请举手,请凑到老师耳边说。这个设计让学生通过缩句理解这句话,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请凑到老师耳边说”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同时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出‘实’,……”你能用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孩子们所得的收获吗?孩子们很快就概括出“无中生有”“虚中见实” 这两个词语,理解天窗能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这个设计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恰到好处地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

四、最成功的环节是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并把答案写下来。写好后举手,教师会给写得好的学生贴上小贴贴。学生能在读中悟写法,即时练写法,活学活用,把感悟、理解、运用、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养成深思的习惯。学生写了好多超乎我意料的句子。比如:

李书宁:谁也不知道一万年之后,这里会是什么模样,也许是城市,也许是沙漠,也许是海洋。

魏益涛:使者要来鸟国颁发奖牌了,群鸟们议论纷纷,奖牌到底是发给谁的呢?也许是骄傲美丽的孔雀,也许是报喜的喜鹊,也许是力大无穷的猫头鹰,谁也不会想到默默无闻的乌鸦。

欧庆:人生道路上也许会经历风雨,也许会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也许是平平淡淡,但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总之,这课的导学实施得非常成功。

《天窗》教学反思14

首先成功的地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这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感情自主地获取知识和运用能力以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就能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这样的课堂操作过程比之于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封闭讲问型阅读教学课堂模式,无疑更注重课堂的开放性,可以这样说,是把阅读活动从教师的主宰下解放出来,还学生以主动权,而教师以对话式开放性的指导,使阅读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2、让学生只选择一般小内容或一个小问题进行研读,这样做学生不再未步亦趋,不折不扣地应命行事,有了充分的"自主选择"也有了充分自主研究的时间和空间。选择使研究的重点集中了,教学内容开放了,学生活动的空间扩大了,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权利。

3、研究要获得结果,是离不开研究过程的,研究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研读能力的提高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这堂课中我特别注重研读过程开放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增加了较多的伙伴活动的环节,即合作学习,如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挑战朗读等这样有利于: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因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不管是提出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观点,还是支持或反对他人的观点都必须经过学生批判性的思考去存同求异,渐渐地也增强了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因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发言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学生的表达言简意赅,用词恰当,把握重点,并具有说明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合作态度。由于小组讨论,学生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发言,听取他人意见的。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从交流中得到启发。因此问题的解决是集体性的,在讨论中能训练学生倾听他人的观点,乐于把学习看作是一项合作性的活动,形成良好的交往,从而具备合作意识与态度。这样也有利学生集思广益,开阔思路。

4、在这节课上我尽量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信息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悟性与灵气。我们知道所谓的想象就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到直接作用于他的事物,或者回忆起他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些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这种在人脑原有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所以想象是最有价值的创造因素,科学家的假设、设计师的蓝图、画家的创作、作家的人物塑造、工人的技术革新都需要丰富的想象,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就越强,想象是创造的先导,那么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不同层次的想象题目,发展他们的想象,如果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直较重视这类问题的话,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富有悟性和灵气。

自己认为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出示第一题想象题:"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地猛烈地扫荡这世界。"学生一下子要把雨、风、雷、电四种自然现象扫荡世界的情景说清较困难,这时教师也没有做相应的教学调整,若能把当时的教学行为改为:小组同学合作完成:雨、风、雷、电四种自然现象扫荡世界,这样的话即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成功率。

我想若在以后课堂教学中,继续以"研究"为运行的载体和运作手段,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研究,那么学生必定越学越快乐,越学越聪明。

《天窗》教学反思15

《天窗》是一篇名篇,但对于四下的孩子们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调动孩子们上的积极性主动性,我结合单元导读中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想”,围绕课后习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从文中找出来:哪个句子在文中说出了天窗对于孩子们的意义。

孩子们很自然地找到了“这时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句话。同时产生质疑: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围绕着这个问题,我们在课上展开了讨论、交流,重点解析4—7自然段。

孩子们通过理解“这时候”分别指的是“夏天阵雨时”和“夜晚上床后”的两种情景。通过在文中找到有关描写孩子们在这两种情形下所看到的、所想象到的景的相关词句,借助多种朗读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天窗对于孩子们的意义。

同时,为进一步帮助孩子们体会天窗不仅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加真切的景象,更打开了想象的大门,让他们接触到更加广袤的想象的天地。在理解的基础上,借助动态图片,让孩子们想想画面,给孩子们自我表达的机会。

最后,更是结合天窗,让孩子们的思绪拓展到其他的观看世界的“窗口”,把自己所看所想象到的分享给小伙伴并及时记录下来。既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打开了他们想象的大门。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的评语太单调。如若结合孩子回答的内容加以点评,效果想必更好。另一方面,教师的平翘舌音及个别字词的发音要多注意,不要慌,要字正腔圆,做好表率。再一个,朗读技巧方面要多加指导,切记把句子读得太碎。

在以后的教学生涯里,我能以此为戒,再接再厉!

《《天窗》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